鼻敏感(跟肚子餓),大半夜翻來翻去都睡不著,就更新一下。
今天是一週一次補貨日,去完超市在外面的蔬果店看到有好美的白蘆筍,就買了一袋回家。以前在香港從來沒看過白蘆筍,到德國後因為它比其他蔬菜貴,一開始都沒想要買來煮。
直到去年跟大王爸爸家人去餐廳吃飯,點了一道好經典的水煮白蘆筍配水煮馬鈴薯跟荷蘭醬,才深深愛上了這好像沒甚麼味道、但又好好吃的食材。但因為價格真的有點高,我們一直都沒機會買,只是後來有一次大王嫲嫲在農場買多了分我們一大袋。
今天晚上吃著看似簡單的水煮白蘆筍配大王爸爸做的荷蘭醬,突然感嘆以前的我們連白蘆筍也買不起,覺得現在我們兩個都有工作的生活真的比以前好好多。大王爸爸收入不高,我又一結婚就懷孕沒機會工作,找到工作前的生活一直是捉襟見肘:大王在聖誕節生日甚麼的都不會收到爸媽的禮物、她出生時也沒閒錢幫她拍初生照、穿的衣服都是特價不超過五歐或者是免費的二手衣服、一家人一餐分吃一隻雞腿...
我本來就是很省錢的人,所以花費本來就不多。但對著大王,總是有一點歉疚,覺得在她小時候不能給她更好的東西(尤其是剛出生時沒拍照,醫院的拍攝服務好像才幾十歐)。不過,又有時看到香港的小孩,要風得風,整個房子都是新玩具;而大王卻是每天重覆玩那些別人送的二手玩具,邊問我是誰送她的邊充滿感恩地說「我真的好感謝XX送我玩具啊」,又覺得讓她在物質不豐富的環境下長大好像也不錯。
現在我們終於有足夠的收入,買一些對我們來說是奢侈品的白蘆筍,她卻又一如概往,拒絕吃煮過的蔬菜,自己啃pita bread跟甘荀小黃瓜,這小孩真的好容易養啊。
(本來想要放這段時間在家煮的各種亞洲菜討讚,但今天晚餐讓人感觸太深了。)
Photo: 白蘆筍晚餐跟吃pita bread更開心的大王 3Y (16/4/2020)